close
二歲半至三歲的幼兒,相對於一歲內「一眠大一寸」的快速生長,有明顯下降的情況;加上此年齡層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食慾降低的趨勢,使得許多父母擔心不已。出生體重正常的寶寶,經過細心的呵護照顧,男孩子到二歲時體重大約是介於十一公斤至十四點五公斤,三歲時重量則為十點五公斤至十四公斤之間,三歲時則是十二公斤到十六公斤。若是出生時合併有早產、體重不足,或是體重過重,那就不適合上面的體重範圍。
1.體型抽高了
由體重增加變慢,而身高持續長高,讓孩子看來有「抽高」起床的狀況,體型逐漸由短胖變成瘦長型。二歲的男生身高約是八十二到九一公分,女生則有八十一到八十九公分;三歲時的男孩子則是八十九至九十九公分,女孩子可達八十八到九十八公分。許多家長會擔心孩子會不會長得太矮,而影響到長大後的身材,有一個簡單的預測法,可以讓我們「從二歲看未來身高」,計算的方式是男生二歲時的身長乘以二,女生二歲時的身長乘以二減去十,所得結果大概就是孩子長大後的身高。例如二歲時身高八十五公分,則男生長大後是一七O公分,女生則有一六O公分。
有許多父母不懂得妥善利用兒童健康手冊,特別是裡面的生長曲線圖,若是能好好記錄孩子的身高、體重和頭圍並很容易地可以觀察長期生長的狀況,這個資料遠比每一次單獨的數字重要,也能讓醫師評估孩子的生長是否正常。一般而言,只要孩子沿著自已的曲線生長,健康上應該不會有大問題。
2.身心發展情形
(1)腦神經系統:
每個家長都相當在意孩子腦部的教育,大家都想盡辦法來促進寶寶腦力的成長。二歲半到三歲的幼兒腦部成熟度已相當高,達到成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神經與肌肉的協調度也快速增進。此時頭圍平均大小,男生約為四九.二一公分,女生約為四七.七二公分。
(2)牙齒:
一般而言,乳牙在二歲半前應已全部長出,家長應注意孩子牙齒的保健,並藉機教導他們如何清潔牙齒。
(3)心肺功能:
寶寶年紀愈小時,呼吸心跳的正常速率會比較快,而此時的心跳速度約為九十五到一百下,呼吸速度則是每分鐘二十五到三十下。
(4)消化系統:
胃容量可達五百西西以上,腸胃道中的酵素也便趨成熟,因此一般成人日常的飲食均能接受。大小便已能部份控制,所以父母親可
(5)泌尿生殖系統:
腎臟功能已達到成人的標準,而膀胱的容量也足以讓孩子可間隔六至八小時才排尿一次。
(6)感官的發育:
聽覺、味覺、嗅覺與觸覺在此時已臻成熟,而視覺的發育則要到五至六歲時才會到達成人的視力。嬰幼兒眼睛的內眥比較明顯,常會讓人誤會孩子有內斜視,其實多數是正常的。
(7)運動功能的發育:
粗動作方面,三歲前的孩子絕大多數已能用雙腳跳躍,並能以單腳平穩站立一秒鐘以上,也能踩著三輪車到處嬉戲玩耍。細動作方面,則可以疊至四八塊的積木,能將瓶中的葡萄乾取出,也會模仿大人畫直線和圓圈。
(8)語言的發育:
這項能力的發育,個體之間的差異較大,影響的因素也較複雜(如父母教育的方式,生活的環境等等),因此無法一概而論。一般已具備五十至一百個單字的能力,並會使用二個字組成的名詞。可以正確的指出身體的一部分,有些孩子甚至可以說出自己的姓與名。
(9)社會行為的發育:
自己會打開扣子、脫掉衣服,或穿上沒有鞋帶的鞋子;洗手後能自己擦乾,並與其他孩子玩社會性的遊戲,如捉迷藏;和媽媽分開後比較不會吵鬧了。
(10)睡眠:
二、三歲的孩子每天約需要十二至十三小時的睡眠,白天除了午後小睡外,並不需要額外的睡眠。作惡夢不是大孩子的專利,二歲以後已有這個能力。
(11)大小便控制:
孩子在生長過程中,逐步地學習到坐立與站立的能力,並且腸胃道與泌尿道功能也配合成熟,而認知方面的增長,也使得他們慢慢地了解大人們言語陳述的意義,因此訓練大小便控制的時機到了。當家長開始要對二至三歲的寶寶展開教育時,必須知道幾個原則:
1. 不必操之過急
2. 要循序漸進
3. 要持之以恆
4. 不要輕易誘之以利等原則
至於訓練方式,各家說法不一,由於篇幅關係,在此不加贅述。
3.值得注意的常見疾病
(1)呼吸系統:
上呼吸道感染是造成孩子掛病號的最常見原因,也是發燒最主要的禍首。由於台灣地狹人密,加上這個年紀的抵抗力尚未建立完全,所以每人每年有六到十次的感染是可以接受的。其他一些經由呼吸道傳染的疾病,如咽峽炎、庖疹性口齒齦炎,手足口病及中耳炎等,也常在這年齡層發生。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肺炎和哮吼等都是容易發生的疾病。近年來台灣地區罹患氣喘的孩子明顯增加,這類病兒在門診非常容易見到。以前黴漿菌肺炎比較常見於學齡兒童與青少年,但近年來在幼兒病例的數目也有上升的趨勢。
(2)消化系統:
腸胃發炎主要還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但腸道沙門氏桿菌仍是常見,而經由飲食、飲水傳染的阿米巴原蟲亦不少見。厭、食腹痛和便秘是常見的腸胃問題,許多家長都會非常擔心,其實如果身高、體重的增加正常,發育也符合標準,孩子也很活躍,而且沒有合併其他症狀的話,一般而言是沒什麼關係的。不過若是有前述情況的異常,或是症狀明顯,就應請醫師詳加檢查。
(3)泌尿道系統:
許多不明原因的發燒是由泌尿道感染而來,而在這個年紀,如生發生感染的機會比男生大。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泌尿道感染病人,有合併泌尿道異常的可能性,包括最常見的膀胱輸尿管逆流、水腎、輸尿管狹窄、腎臟發育不全等疾病。急性腎絲球炎與腎病症候群的病例,此時也開始增加。
(4)常見腹部外科急症:
包括腸套疊,嵌入性疝氣與急性盲腸炎,這些病症都需要立刻由醫師處置,否則就會有嚴重的合併症,甚至有生命的危險,不過如果處置得宜,預後是相當樂觀的。
(5)神經系統:
熱性痙攣與顛癇是引起幼兒痙攣最常見的原因,而前者的預後通常良好,也毋需治療。而麻癲在藥物的控制下,多數孩子也能正常的生活。腦膜炎與腦炎的發生率雖已下降,但是仍是中樞神經感染最常見的病症。腦部的腫瘤是此年齡層僅次於白血病的腫瘤性疾病。
(6)血液系統:
貧血是最常見的血液疾病,包括缺鐵性貧血與海洋性貧血是最多的。雖然多數的嬰幼兒奶粉都已加強鐵的添加,但家長卻常忽略斷奶後鐵質的攝取。缺鐵性貧血已被證實會影響孩子腦力的發育,因此家長得更注意孩子攝取鐵質的狀態。G6PD酵素的缺乏(俗稱蠶豆症)的孩子,仍應避免接觸會造成溶血的化學藥品而白血病是幼兒最常見的腫瘤疾病。
(7)兒童意外:
三歲半到三歲的孩子活動力非常旺盛,好奇心也很強,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居高不下,已是此年紀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見的意外包括交通事故、跌落、誤食藥品與化學品、異物吸入引起窒息、吞下異物、燒燙傷與溺水等。只要父母親平時多一分注意,這些狀況大都可以避免的。
1.體型抽高了
由體重增加變慢,而身高持續長高,讓孩子看來有「抽高」起床的狀況,體型逐漸由短胖變成瘦長型。二歲的男生身高約是八十二到九一公分,女生則有八十一到八十九公分;三歲時的男孩子則是八十九至九十九公分,女孩子可達八十八到九十八公分。許多家長會擔心孩子會不會長得太矮,而影響到長大後的身材,有一個簡單的預測法,可以讓我們「從二歲看未來身高」,計算的方式是男生二歲時的身長乘以二,女生二歲時的身長乘以二減去十,所得結果大概就是孩子長大後的身高。例如二歲時身高八十五公分,則男生長大後是一七O公分,女生則有一六O公分。
有許多父母不懂得妥善利用兒童健康手冊,特別是裡面的生長曲線圖,若是能好好記錄孩子的身高、體重和頭圍並很容易地可以觀察長期生長的狀況,這個資料遠比每一次單獨的數字重要,也能讓醫師評估孩子的生長是否正常。一般而言,只要孩子沿著自已的曲線生長,健康上應該不會有大問題。
2.身心發展情形
(1)腦神經系統:
每個家長都相當在意孩子腦部的教育,大家都想盡辦法來促進寶寶腦力的成長。二歲半到三歲的幼兒腦部成熟度已相當高,達到成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神經與肌肉的協調度也快速增進。此時頭圍平均大小,男生約為四九.二一公分,女生約為四七.七二公分。
(2)牙齒:
一般而言,乳牙在二歲半前應已全部長出,家長應注意孩子牙齒的保健,並藉機教導他們如何清潔牙齒。
(3)心肺功能:
寶寶年紀愈小時,呼吸心跳的正常速率會比較快,而此時的心跳速度約為九十五到一百下,呼吸速度則是每分鐘二十五到三十下。
(4)消化系統:
胃容量可達五百西西以上,腸胃道中的酵素也便趨成熟,因此一般成人日常的飲食均能接受。大小便已能部份控制,所以父母親可
(5)泌尿生殖系統:
腎臟功能已達到成人的標準,而膀胱的容量也足以讓孩子可間隔六至八小時才排尿一次。
(6)感官的發育:
聽覺、味覺、嗅覺與觸覺在此時已臻成熟,而視覺的發育則要到五至六歲時才會到達成人的視力。嬰幼兒眼睛的內眥比較明顯,常會讓人誤會孩子有內斜視,其實多數是正常的。
(7)運動功能的發育:
粗動作方面,三歲前的孩子絕大多數已能用雙腳跳躍,並能以單腳平穩站立一秒鐘以上,也能踩著三輪車到處嬉戲玩耍。細動作方面,則可以疊至四八塊的積木,能將瓶中的葡萄乾取出,也會模仿大人畫直線和圓圈。
(8)語言的發育:
這項能力的發育,個體之間的差異較大,影響的因素也較複雜(如父母教育的方式,生活的環境等等),因此無法一概而論。一般已具備五十至一百個單字的能力,並會使用二個字組成的名詞。可以正確的指出身體的一部分,有些孩子甚至可以說出自己的姓與名。
(9)社會行為的發育:
自己會打開扣子、脫掉衣服,或穿上沒有鞋帶的鞋子;洗手後能自己擦乾,並與其他孩子玩社會性的遊戲,如捉迷藏;和媽媽分開後比較不會吵鬧了。
(10)睡眠:
二、三歲的孩子每天約需要十二至十三小時的睡眠,白天除了午後小睡外,並不需要額外的睡眠。作惡夢不是大孩子的專利,二歲以後已有這個能力。
(11)大小便控制:
孩子在生長過程中,逐步地學習到坐立與站立的能力,並且腸胃道與泌尿道功能也配合成熟,而認知方面的增長,也使得他們慢慢地了解大人們言語陳述的意義,因此訓練大小便控制的時機到了。當家長開始要對二至三歲的寶寶展開教育時,必須知道幾個原則:
1. 不必操之過急
2. 要循序漸進
3. 要持之以恆
4. 不要輕易誘之以利等原則
至於訓練方式,各家說法不一,由於篇幅關係,在此不加贅述。
3.值得注意的常見疾病
(1)呼吸系統:
上呼吸道感染是造成孩子掛病號的最常見原因,也是發燒最主要的禍首。由於台灣地狹人密,加上這個年紀的抵抗力尚未建立完全,所以每人每年有六到十次的感染是可以接受的。其他一些經由呼吸道傳染的疾病,如咽峽炎、庖疹性口齒齦炎,手足口病及中耳炎等,也常在這年齡層發生。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肺炎和哮吼等都是容易發生的疾病。近年來台灣地區罹患氣喘的孩子明顯增加,這類病兒在門診非常容易見到。以前黴漿菌肺炎比較常見於學齡兒童與青少年,但近年來在幼兒病例的數目也有上升的趨勢。
(2)消化系統:
腸胃發炎主要還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但腸道沙門氏桿菌仍是常見,而經由飲食、飲水傳染的阿米巴原蟲亦不少見。厭、食腹痛和便秘是常見的腸胃問題,許多家長都會非常擔心,其實如果身高、體重的增加正常,發育也符合標準,孩子也很活躍,而且沒有合併其他症狀的話,一般而言是沒什麼關係的。不過若是有前述情況的異常,或是症狀明顯,就應請醫師詳加檢查。
(3)泌尿道系統:
許多不明原因的發燒是由泌尿道感染而來,而在這個年紀,如生發生感染的機會比男生大。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泌尿道感染病人,有合併泌尿道異常的可能性,包括最常見的膀胱輸尿管逆流、水腎、輸尿管狹窄、腎臟發育不全等疾病。急性腎絲球炎與腎病症候群的病例,此時也開始增加。
(4)常見腹部外科急症:
包括腸套疊,嵌入性疝氣與急性盲腸炎,這些病症都需要立刻由醫師處置,否則就會有嚴重的合併症,甚至有生命的危險,不過如果處置得宜,預後是相當樂觀的。
(5)神經系統:
熱性痙攣與顛癇是引起幼兒痙攣最常見的原因,而前者的預後通常良好,也毋需治療。而麻癲在藥物的控制下,多數孩子也能正常的生活。腦膜炎與腦炎的發生率雖已下降,但是仍是中樞神經感染最常見的病症。腦部的腫瘤是此年齡層僅次於白血病的腫瘤性疾病。
(6)血液系統:
貧血是最常見的血液疾病,包括缺鐵性貧血與海洋性貧血是最多的。雖然多數的嬰幼兒奶粉都已加強鐵的添加,但家長卻常忽略斷奶後鐵質的攝取。缺鐵性貧血已被證實會影響孩子腦力的發育,因此家長得更注意孩子攝取鐵質的狀態。G6PD酵素的缺乏(俗稱蠶豆症)的孩子,仍應避免接觸會造成溶血的化學藥品而白血病是幼兒最常見的腫瘤疾病。
(7)兒童意外:
三歲半到三歲的孩子活動力非常旺盛,好奇心也很強,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居高不下,已是此年紀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見的意外包括交通事故、跌落、誤食藥品與化學品、異物吸入引起窒息、吞下異物、燒燙傷與溺水等。只要父母親平時多一分注意,這些狀況大都可以避免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