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二歲大,身高體重的成長就比較緩慢,二歲到二歲半這段期間,體重平均只增加零點五公斤,身高也約只增加三至四公分;這時,除了日本腦炎外,大部份在入學前該打的預防針也都打完了,而一些幼兒常見的疾病,如:細支氣管炎、玫瑰疹、腹瀉等在二歲後發生的機率也少了多,但這時由於活動能力及好奇心的增加,一些見的意外傷害如燙傷、跌倒、誤食藥物或化學藥品、異物嗆到等會增加很多,因此父母在照顧上一定要有防範意外傷害的知識及簡易的急救常識。
在營養方面,二歲的孩子已可吃大多數的一般食物,並漸漸訓練他配合家裡的三餐一起進食,牛奶在此時可能還是大多數幼兒的主食,但可以慢慢遞減,如果正餐吃的很好,在營養上並不會有不足的情形;但要注意的是,這是很容易嗆到或窒息的年齡,一些容易造成嗆到的食物仍要避免。
另一方面,二歲左右的幼兒,他們的心理和行為都會開始有許多變化,了解這些變化原因,對於我們在照顧幼兒上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時也可以滅少很多不必要的焦慮,到底二歲的孩子是怎樣的呢?
1.由模仿中學習
在家中,二歲的女兒學爸爸嚴肅地坐在椅子上打電腦,媽媽打掃時就黏在身邊,拿著掃帚跟著掃地,哥哥刷牙時就在旁邊跟著一起刷;雖然做的不一定正確,但她的態度是很認真的。隨著這些重複的模仿行為,在這段期間,內她的生活技巧及對事物的理解也會有所進步。
在這時她的依賴心是很重的,她知道誰是保護她安全的人,而且會用各種行為來表現出她的情緒。常常會聽媽媽們說:「我那二歲的小孩真是乖巧,出門時總是抓著我的衣服不放,有人跟我講話時就躲在我背後看人。」其實這是一種依賴的表現,兩歲的小孩也常常在夜裡爬回父母的床,以有「重新加入」的安全感,這時如果父母或家庭中有人因事離,開數天或搬到一個新家,都會讓她感到情緒不好。因此當家庭成員有變動時,最好要考慮到您二歲小孩的敏感情緒。
2.鼓勵社交行為的良好時機
二歲左右的小孩一般是不會和別的孩子玩在一起的,大部份的時候,他們都是看別人如何玩或是一個人在旁邊單獨玩;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一星期幾次帶他到未來與其他幼兒相處的技巧會很有幫助的。由經驗得知,如果沒有幾個月與其他小孩相處的經驗,即使到了三歲大,他們仍然不知道如何與別人分享,如何處理別的小孩粗暴的行為等生活技巧。
3.反抗性漸強
這時他會出現停滯或反抗的行為,他會堅持事情一定要照以前他常做的方式來做,如果有人干擾了他做事的方法或重新整理了他的東西,都會令他非常生氣。
這個時候孩子的天性就是要學著自己作主,同時要對抗外來的壓力,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內在的他是比較緊張易怒的;所以二到三歲的小孩是比較不好相處的年齒,有人以「可怕的二歲」來形容之。這時父母最好能比較體貼一些,不要過於干預或催促他,他要自己穿衣就讓他做;洗澡時間可延長,讓他能自由地在澡盆裡玩;吃飯時讓他自己動手吃而不去催促他,不能好好吃時讓他離開飯桌,要睡覺或出門時就用一些好玩有趣的事來誘導他;總之,盡量在不起衝突的情況完成該做的事,滅少責罵,過一陣子,他就漸漸變得不「可怕」又乖巧了。
4.二歲兒所擔心的事
開始「懂事」,也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了,如上所述,雖然他有一些想法,可是並沒有自己處理的實際經驗,因此就會有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行為出現,造成父母的困擾或親子間的衝突,這時如果我們能對行為的背後動機有一些了解,就能駕輕就熟的度過這段時期。
例如害怕分離一事,就像小羊會跟羊媽媽一樣,人類的幼兒也有同樣的本能,當與父母接近時就比較有安全感。一般大約是一歲開始就會有這種分離的焦慮,當他走遠一點時,就會有趕緊回到母親旁邊的衝動。到了二歲,這種分離焦慮多數出現在父母(大多數是母親)突然需要離家幾天,或重新開始上班時。通常他在母親不在時並不會表現哭鬧,可是母親一回家他就像麥芽糖一樣黏得緊緊的,而且不讓其他人靠近他,當他想到媽媽可能會再度不見時,就會變得很恐慌;嚴重一點的更會拒絕單獨睡覺,媽媽一走開就馬上坐起來。更有的小孩會出現尿尿的問題,每一躺到床上就要尿尿,可是去廁所又解不出多少尿來,這是利用尿尿來讓媽媽不要離開他的方式,如此就會造成小孩對睡覺有恐懼感。 著離去,否則他發現後就會更清醒,那就更不容易睡著了,這段時間可能要有好幾個星期,他才會慢慢恢複。
5.過度保護增加害怕
恐懼時,他對父母是否有類似的反應是很敏感的,如果父母每次要離開時都顯得遲疑或內疚,或是半夜聽到他的叫聲就飛快地衝去安慰,他們這種焦慮的行為反而會增強小孩對分離的恐懼感,他會想:「原來父母親也是這麼害怕和我分開呀!」
就像照顧生病的小孩一般,我們對一個有分離恐懼小孩應該要用比較多的時間來陪他,並且在幾個星期內暫時不要出遠門;但這和過度保護是不同的,父母在這時應保持一個愉快、自信的態度來面對小孩,時常鼓勵並誇獎他,一步步減少他對你的依賴,父母親的態度是幫助他克服恐懼最效的工具。
父母的過度保護和小孩的過度依賴之間的關係也可在其他情形看到,如睡眠問題、過度溺愛等等,這些也都是小孩一種恐懼的表現;而處理的態 分離的害怕是天生的,可是當他發現媽媽是如此的在意他的恐懼時,他就會做許多事情來測驗媽媽,以確定媽媽不會和他分開;如果媽媽對他百依百順的話,他更可以 這種分離恐懼來控制媽媽。對這種情形,媽媽要先觀察出什麼是過度的要求,並很認真的拒絕這種的情形,媽媽要先觀察出什麼是過度的要求,並很認真的拒絕言種不合理的要求,只要態度溫和而堅定,這樣的情形很快會消失,才不會造成將來長久的困擾。
6.該如何面對口吃
口吃在二到三歲之間是很常見的,這種情形有家族傾向,並且以男生為多;比較常見的例子是家長強迫左撇子的小孩改用右手,由於大腦中管理語言的中樞和管理手運動的中樞很接近,常因此就會出現口吃的現象。
口吃和情緒也有很大的關係,個性比較緊張的小孩容易有口吃的發生;當家中多了一個弟妹、搬新家、父母情緒不好時都會周期性的發生。而現在的小孩或許也因為常常聽故事,常被催促要講話或背誦,要求要有所表現等等,更容易
事實上,百分之九十上的口吃在幾個月後都會改善,只有在極端的例子才會延續到成年,因此當發現您的二歲半小孩有口吃時,千萬不要沮喪,也不要急著去矯正或尋求語言 有什麼事造成他情緒上的緊張,如果是因為您最近離開一陣子,那就在幾個月內儘量避免再度分離;如果發現您過度催促小孩說話或他說太多的話,就訓練自己不要這樣:跟他在一起時可「少說多做」,心情放鬆,並讓他主宰一些事在一起也是好方法。
口吃可延續數個月,並反覆性的發生,因此不要急著一次就得矯正好,大多數的口吃是有潛在的心理因素的,只要耐心的分析找出原因就會改善 「根」(也就是舌繫帶過短),反而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因此不要為了口吃去剪舌繫帶。至於比較極端的病例,可能找不到原因或一直持續到長大(約至將入小學階段)都不會好,那時就要找複健醫師作語言訓練了。
- Oct 01 Wed 2008 12:16
♥ 2歲~2歲半 育兒手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